2010年10月5日星期二

在加拿大买二手车

大约是8月份的上旬,我考过了G2。本该马上就物色车,但是一来那段时间工作确实比较忙,二来自己对车还完全不了解,我觉得,特别是对新手买二手车,没有人帮忙,难度比较大。因为过去很少接触车,对车的理解有限,多少比较盲目。等我忙过了一阵,到了8月下旬,我开始从网上研究车。我买车过程很简单,在移民中也算也很典型,首先是自己不懂车;其次是没有人帮忙看;第三是自己没有车,看车不方便;第四是白天要上班只能周末或晚上看。我的过程就是先花时间在网上找资料研究,偶尔晚上也会去看看,但不专业。最后一急,周五去租车公司租车,周一还。决定就周末把车搞定,没有满意的就要感觉最好的。





首先是确定自己的目标,我比较看重车型的成熟、车的安全测试结果、车内的空间,价格问题,我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在1万左右预算(全部下来,到挂牌),另外车不能太老,10年以上的车,在加拿大这气候情况下,怎么开也不可能是辆车况很好的车,买后无尽的修理和麻烦,所以我基本把车锁定在98年以后的车。在北美这地方,几年换车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完全不用考虑这车多少年后的用途,新手开上几年,成熟手了,对车更理解了,换吧。







下来就是定位哪个厂商,我觉得以我的情况和想法要求,还是美国车更合适,最基本的原因是便宜,以我的预算,日本车基本只能有烤肉、Civic可能,但开教练车的经验告诉我,日本车的空间等远远不能满足我的想法,虽然我家人口就两口,但我就喜欢空间大,另外,个人认为日本二手车被人为炒高了价格,另外加上一点点对小日本的不喜欢,韩国车情况也差不多。所以,日本和韩国车就首先出局了。而欧洲车比较贵,所以也不是我考虑的对象。这样就剩下美国车了,但排除法当然不足够,我考虑,虽然很多人说日本车的质量比美国车好(我没有经验,先假设它成立吧),整体而言,如果是年代比较近的二手车,在正常维护水平下,我认为其实谁都不会三天两头在外面抛锚、要去车行,否则估计美国车就没有这一百年的历史了。我认为,日本和美国车,整体来说,真正的差距体现在第8-12年这个段,过了12年,谁都好不到哪里去,8年内的车,甚至说5年内的车,谁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说到耗油,我比较了一下资料,基本来说,对V6而言,日本车省油优势并不是很明显,主要的日本省油车主要指的是I4的车。而V6是我希望的条件之一。对于省油,我本人并不是很看重,我接受这么个事实,要推动2000磅和3000磅的东西,自然是后者比较耗油,既然选择大车,就做好多花油钱的准备。确定美国车后,下面就是选择3大的哪家的什么系列为主要目标,VAN?Sedan?SUV?SUV贵是一个因素,另外,对于第一次买车开车的人来说,连方向盘都没摸熟,怎么谈得上把SUV的优势开出来呢?所以,SUV不在我的考虑之内。VAN,我从头到尾也没有否定过买VAN,但是一直看得比较少、研究得比较少,所以最后也没买成VAN。我还有一个想法,买旧车不象买新车,主要选好车型、颜色、谈好价格、就行了。二手车主要看车型、车况的,不论是去Dealer或私人那里,都要碰运气,所以还是不要把车型的范围缩得太小为好,否则选择余地太小。







我有段时间听一些人说3大的Chrysler的质量奇差,所以无意间我就没有多研究Chrysler的车了,其实现在看来,当时还是比较盲目的,Chrysler里面也有很好的车型。不过就是这样,各种车型我已经看花眼了。最后我大致确定了以下车型:







GM:



Buick:Regal、Century、Lesabre、Park Ave。



Chevrolet:Malibu、Impala



Pontiac:Grand AM、Grand Prix (姐妹车Oldsmobile:Alero)







Ford里面:



Taurus(姐妹车Mercury:Sable)







Buick的车,比较GM里的其它车厂,算它的高价位车,最便宜的就算Century了。我虽然网上研究了一段时间,但是Buick能达到我满意车况的车,价格上和我的预



算有一定出入,所以到最后买完车为止,我也没有试驾过Buick。在这里面Park Ave配置最高,有一次,一个老头的Park Ave,看上去很不错,2000年的,开价12000,他说他每五年换辆新车,有很不错的Service记录。但是价格高一点,加上没车,去看车不方便,我还是没有去试驾,同样的情况还有两辆Century,一辆Regal和一辆Lesabre。想想如果这不是我第一次买车的话,我一定会开开试试。所以,第一次买车总体来算件痛苦的事情,自己没车,另外不了解车。







Pontiac和它的姐妹的车Alero,算GM里偏运动型的,让我满意的Grand Prix,外形比较Cool,特别是3.8L带Supercharger那款更有跑车的感觉,跑起来是爽,但价格有点超,另外二手车少一些,所以我主要看Grand AM。在一个大Dealer那里看过一辆2000年的,Mileage很不错,当时没经验,外观看上去不错(当然啦,Dealer做什么的?),开了十分钟,没什么感觉,但是没有上成Highway。价格稍微有点超,可以接受。回来一查VIN,Mileage不诚实,这么大的Dealer也这样?顿时对Dealer们有了不信任的感觉。后来,自己还看过一辆AM,99年的,私人卖,看上去不错,试驾30分钟,但正上下班时间,虽然开上了Highway,但没试成加速。价格才叫7000,除了底盘有开始生锈的征兆,其它没感觉出问题,后来查VIN,没问题。当时没有马上定下来的原因是,看车还太少,感觉不到位,另外没试成Highway,加上原车主提出要车的话,必须交押金,然后在两周后才能提车,因为他要搬去澳大利亚,这两周还需要车。所以,最后我还是没有要这辆车。后来购车是才明白,其实没要Pontiac的车是对的,因为这类偏运动型的车,我问到的保险比一般的车一个月高50块,潇洒是要付出代价的。







GM里最后说到Chevrolet了。给我的感觉Chevrolet是GM里更偏大众化的车,Chevrolet里我最开始看好Malibu,V6的引擎,偏低的价格,外形和Camry一样没有什么特点。这款车或多或少是为和Camery竞争设计的,该车型9X年多次改设计,在2000年后的车型已比较成熟。但让我不是很满意的是碰撞试验的结果不佳。第一次去Dealer那里看车就是一款2000年的Malibu,广告里的Mileage很低,最开始看车,没经验。Dealer带我去看时,说明了该车有过侧撞,但只是损坏到外壳,由GM rebuild。但我感觉这车的损坏情况被缩小了,于是车也没有试驾就离开了。还有一次是一辆2003年的Malibu,配置顶级高,私售,开价12000,都正常,唯一的奇怪是Mileage低,去看才知道这是事故车,虽然他有照片为证,只是后Bumper受损换掉,但我担心强大的冲击,潜在对后桥的损伤,所以也是没有多说就离去了。总结出Mileage过低一般都是有问题的道理。唯一一次试驾Malibu是后来去一家离GTA很远的Dealer那里,那天我试驾了一辆Malibu、三辆Taurus。总体感觉Malibu比Taurus,加速平稳,不足是空间略小,对那辆Malibu的车况不是很满意,所以没有选择它。下面说说Impala,我查的资料显示,Impala是Chevrolet中难得的好车,车大底盘重,空间大,而且碰撞实验成绩很好,省油成绩也不俗。符合我基本全部的要求,而且做得比我希望的还要好,一次在Dealer那里试驾过,很好,难怪都拿来当Taxi或警车。看了许多二手的报价,正常情况下,Dealer那里应该超过我预算3000-4000左右,私人也该超过2000-3000。我考虑如果在我集中精力找车时,有合适的话,我可以考虑对Impala提高预算,可惜在那两周里我没有发现合适的Impala,只好作罢。







GM总体来说,我觉得车的关键两大件(引擎、变速箱)都是共享供应链的,所以其实本质上来说,各GM厂商的车区别不大。GM的车选择很多,从贵的Buick到便宜的Chevrolet,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







该说说Ford了,记得我很久以前还关心过Focus,但真正到自己买车时,一研究才发现它不是我的需要,所以。最后Ford家族里面我只看好了Taurus和姐妹车Sable。和GM一样,这两款其实本质没有什么区别,外壳不同而已。前段时间有人写篇文章,说Mercury的质量比Ford要好,基于这篇文章,我也注意了一下Sable的二手车,反正是换汤不换药的车。Taurus我最后算下来试驾过四辆,三辆是Sedan,在Dealer那里,依次是2001,2002和2003年的。2002年那款是DOHC 24V,可惜车况不佳,其它两辆一试,自然是2003年款那辆满意些,新。那天看完,就决定基本定它了,但这些车都是Off Lease的,2003年的车就有9万公里,这是我关心的,拿着一堆VIN回来一查,那辆车Service做得太勤了,基本可以想象在下地后的一年半里,日平均180KM。有时半个月就换一次机油。查到这样的记录,我还想再看看,但我要车的时间确实很紧张,基本可以说在去Dealer那里的一两天内,如果再看不到合适的,我就会要那辆2003年的Taurus。一般我在Trader上看私人的广告(由于前面几次和Dealer不舒服的经历,我基本不考虑Dealer,而最后去的那家Dealer原因是他们车多,一次可以看很多辆),也就是去那家Dealer的前一天,我看到过一个私人卖2000年Taurus Wagon的广告,当时打完电话,觉得这个人电话里感觉还不错,Trader上的车照片看上去也还很新,就是住得很远。等从Dealer那里回来,查完VIN觉得都不是很满意,于是又抓起他的电话,约去看车,他说他正好第二天要办事,经过我住的地方,可以直接送过来给我看,Ok。第二天一看车,基本一下就看中,上去一开车,基本没什么问题,再找个机械师来看看,没看出什么问题,2000年的车,车况不错,于是就决定要这部Taurus Wagon。再后一天就安排两检、上保险、过户、挂牌。Taurus是Ford的可以说是成熟到过时程度的车,Wagon于2004年就停产了,2006年要停产Sedan。一共是20年的历史,历时4代,我也不用在这里费话,这个连接有比我专业的Taurus介绍,有兴趣Taurus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http://en.wikipedia.org/wiki/Ford_Taurus)。Taurus这款车,我开了这么一段时间,问题也不少,第一是不省油,大约在12-14L/100KM;换档很硬,开惯日本车的朋友也许会不习惯,但我觉得那不是问题,换档本来就是齿轮组松开再藕合的过程;启动加速慢,这是Ford的通病,在60KM以下加速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加速到60KM以上,就感觉出V6和原来开I4的区别了,劲大;Taurus[/url] Wagon还有个问题,盲点大一些,所以每次看盲点,特别左方的盲点,要尽力回头。好处也是很明显的,便宜、另外空间大,我搬家都靠它搞定,不用去租大车了;Wagon八个位子(有两个是小孩位),随便装。另外,底盘重、重心低,所以冬天大风时,我觉得开起来很稳。Ford的车,很多采用3.0L的V6引擎,最有代表性的Vulcan引擎,最初始的设计就是为了用在Taurus上。在Taurus退役后,有Fusion,Five Hundred,Freestyle做为后续产品推出。Fusion,Five Hundred,Freestyle网上的评价都还不错,刚推出不久,慢慢看吧,我报乐观态度。个人觉得Ford作风比GM踏实,GM摊子铺得很大,但精品不多。Ford买下Mazda后,还是学了很多东西。







其它的车,日本车、欧洲车、Chrysler等等,不论从技术还是对市场需要的理解来说,各家都各有各的特色。如果买新车,考虑的因素完全不同,情况就完全不同。总之,对车的理解,每个人不同,有的人花很多的时间去选二手车,比较来比较去,目的为了省钱,预算有限就很痛苦。有人说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怎么省,不如用这时间去换份好工作,再买高档的新车。前者当然可以理解,后者更是治本之道(前提是在加拿大能找到你的好工作)。而我是介于两者之间,更主要是出于对车的兴趣去研究,所以比较来比较去,从中更加理解汽车,感觉不痛苦,反而是一种快乐,因为我明白每天和我相伴的车是怎么工作的,什么事情是它能做到的,什么事情是它不能做到的。等我有了更多的钱,我也会考虑买新车,买更好的车,不过那是后话了。










谢谢大家的鼓励,发现加拿大这个地方让人变懒,说写几天都抬不起笔。言归正传,买了那辆Ford Taurus Wagon后,我开了大约2年左右,还是不错的,内部空间很大,多耗点油,不过很实用,搬东西买东西都不用担心放不下,原来的车主配的是Continental的四季胎,这胎到我手里有八成新,很管用,冬天很大的雪,只有两次打过滑,那是开车的第一个冬天,下午开始下雪,很大,下班时候没经验,速度偏快,到路口刹车发现刹不住,ABS吐吐响,吓死了,还好在冲出路口的前面一点点刹住了。还有一次,也是下雪,我把车开到一个200米长大约30度的坡下面,等回来上坡时,问题来了,车上到一半就滑,没办法,最后,我换到1档,小心路面,避开ice,总算是爬出来了。最后车还是栽在LP手里,新手,技术还是很不熟练,冲出路面飞了出去(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下面比路面要低大约1米多左右,最后还撞在了一个大石头上,人都还好没什么大问题,估计后面的车打了911,OPP、ambulance和firemen10多分钟都到了,这点还是要赞一下!),我当时投的是全保,公司团体保险。保险公司过了几天电话给我说total loss,赔了个不错的价格,算一算相当于两年花了1千多。但是因为车和保险在我名下,相当于我出事故,问了很多保险公司,要么不接受,要么贵到5-6千一年。在后面的一年左右,我就没有车了,不过换到一个方便的地方住,买菜什么的也还方便。但是还是想念有车的日子,可以常常出去玩,我偶尔也租车,用金卡cover三保,这中间开过Malibu,Cobalt,Caliber、PT Cruise、Avenger、Yaris,Focus等等,记忆中,从驾驶角度来说,我最喜欢Malibu(当时开的不是最新款,后来在美国开过一次最新款,很不错!),其次是Cobalt,Cobalt虽然小,很容易驾驶,转弯打U-turn觉得怎么转空间都够。Avenger大一些,但是总觉得盲点有区域不好看清楚。最不喜欢的是Yaris,觉得太单薄,就象纸糊的,轻飘飘的。我偶尔会去kanetix或其它公司网站找找有没有合适的保险,看看各种车的保险有什么区别。我发现Impala的保险怎么算都确实是低,当然是相比较其它车而言!我能找到的最好的保险就是belairdirect,但是也要3000多接近4000,觉得还是太贵了,这些保险公司就是坐着收钱的主,太黑了,安省估计是全加拿大和美国最黑的地方。大约就这么过了一年,有一次搜出个保险公司,反复试,发现这公司保险就和没事故一样,如果再加一次事故价格就差很多了,所以可能他家tolerate你有一次事故,也许是初来安省发展生意的原因吧。反正,我反复的网上试了试,确实不高,我又打电话过去,电话Quote,情况还是和网上一样。这样,保险就找到了,下面就看看买车的事情了。



买车第一件要考虑的事情就是打算花多少钱,过去几年也没暴发,所以还是那点钱,保险公司赔回来多少就多少。我知道预算很紧张,新车是不可能了,还是二手吧。日本车德国车也不可能了,他们有时候overprice得离谱,我在网上研究过一段时间,我觉得同样size,价格差不多的美国和日本新车的价格在几年后,日本车的价格应该比美车贵2000以内是正常的,超过3000那就离谱了。而离谱的事情一旦多了,大家就习以为常了,就象当今的房价。继续上trader.ca,还是那句话,预算有限,感觉不容易找。所以还常常去craigslist和kijiji,还是看美国车吧,开大车开习惯了,小车总觉得轻飘飘的没感觉,尤其在多伦多这冬天。偶尔也顺路看看dealer的车,一个个都把车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但看车看多了,很多车一看就是事故车,这就是眼力吧。我还去过很远的地方的dealer试过很多二手车(主要卖美国货),象Ford 500,新款Impala、Chrysler 300(大砖头),这里面我最喜欢Ford 500,底盘很稳,这车改了改发动机,就是后来的Ford Taurus(不是最新的那款Taurus),这家的Dealer的价格还不错,他们出货的量很大,很多车都是通过auction从那些大car rental公司等地方淘汰下来的比较新的二手车。我现在的观念有些变化,觉得这种大car rental公司下来的车其实也不错,都是4万公里以内,头一年的新车,一般这些大公司的维护还是做得到位,按时换油维护,开车的人多是一两周就跑很远的路,但是回来都会做相应的维护,其实只要没事故,车还很新,一辆2万多块的新车,一年后到你手里就少了一万,也还不错,而且同样的车款,同样的配置,类似的里程数,一般你有几辆可以挑一下。另外,各大car rental公司各自自己也处理一些一年新的车,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也就花个路费。看多你就长见识,不买也是收获。说个我说的笑话,我说这种车是出来卖的,卖了一年,现在就找个人家从良了。但是买这种车最起码的预算也要在1万块以上,所以不在我当时的预算内。我也偶尔找些私人的车来看,象有一次看到辆Impala,车里程数偏低,你只要问,大多都说类似的故事,什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车啦,老啦开得少啦,等等,好象一个学校培训出来的。那段时间Carfax好象还有一个月无限查的计划,现在好象没有了,贵多了(真黑!),而且我的经验Carfax在加拿大不怎么管用,可能美国记录会详细一些,反正我这次买车也没买,有兴趣的车,我就上网问问有没有人帮查查,没有就算了。话说那辆Impala,试了一下,问题倒是没发现多少,只是基本款,没转速表,不爽。车主说是爷爷过世留下的车,我开始第一感觉觉得这车过户可能不容易,因为车主不在了,得车主的老婆来怎么办,老太太那把年纪了也不方便。LP说这车晦气,反正没打算买。再看过一次黑色的Taurus,车在照片看上去很新,跑去一看,确实外边很新,但当我一趴下去看看底盘我就Pass了它,锈得厉害,估计这车下地就没做过防锈。这里提醒各位,防绣钱你还是应该花的,不光是好看,你车的油路、suspension全在下面,我就在车行见到过把suspension springs锈断的车。我的车不论新旧,入冬前都要去一次KROWN,一年花个100多一点,不过我喜欢车底盘油油的感觉,车就是台钢铁机器,最好的就是油来保护,做了防锈也放心些,我还买它家的一罐油回来,才10块,我用了一年才用完,就是没事喷喷油路管线什么的,而且每次换油我还是坚持自己买材料去车行换,因为首先我少了丢费油的麻烦,其次等他们把车抬起来,我会检查一下底盘有没有什么大问题,象suspension、油路啊,发动机变速箱底壳有没有漏油的迹象等等。再说回买车,其实我这次看的车并不多,首先又是没有车,去看车的窘境,看车要自己先去租车,也不一定有那么多时间。不过大多数车看看图片,再电话问问,都排除了。面临预算的问题就是头痛,便宜的车我看不上,我看上的车预算不够。所以大约有一个多月,我没找到合适的车。在多伦多地方,我觉得价格会高一些,也许是移民多的原因,人也相对不诚实,有什么问题都想遮遮掩掩,实在没合适的。有一天,我在网上看一个贴子,说现在ebay在美国的二手车交易中用得很多,这个方式越来越成熟,成为大家买二手车的一个渠道,想想也是,其实车做为一个商品,完全可以在网上交易,前提当然是人的诚信,卖车和买车人的诚信,卖车人开车那么久,车有什么问题,他能不知道吗?买车人呢?你就按约定的方式过户和付钱,如果大家都有诚信,问题就简单多了,偏远的地方私人卖车也容易了。二手车做为一个旧的东西,有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是你要知道问题在哪里,这样你就可以估计出你买了这辆车后需要的大致开支,买二手车省点钱,修或换零部件再花出去,钱这东西,一手进一手出,平衡你自己两手的预算,也未必不可以接受。问题就出在,大家不诚信,所以买二手车就有了个比买一手车更高的Risk,但是车这东西,其实就是一手车也是有Risk的,这最近吵得沸沸洋洋的Toyota事件不就是个例子吗?当然Toyota的问题之所以那么热当然不是简单的Toyota的问题,这里面的事儿复杂去了,但说明你买谁的新车一样的有Risk存在,只是高和低的问题。我还是那句老话,车是个消耗品,下地就开始损耗,世上哪里有神车?车是个机器,不是人,人白天吃东西,晚上睡觉,人体自动会修复损耗,而车不能,损耗掉就是损耗掉了,不可能放一晚上自己就修复了。这就是为什么人可以活到100岁,而车也就10多岁就差不多了。我前段时间认识个朋友,在国内做汽车零配件贸易,美国车、日本车和德国车都和国内的零配件厂商做生意,据他说,这些车厂,德国车厂最挑剔,对零部件的质量要求最高,废品率也最高,其次是日本车,美国车最糙,我想刨去市场原因,这些原因就是为什么德国车最贵、日本车次之、美国车再次吧,因为有的时候,对德国车这是个报废零件(公差过大),而对美国车可能这就是个合格零件,最后当然一个比另一个贵。还是回来说ebay的事情,我想那就试试ebay吧,上ebay一搜,还真不少,dealer也有,私人也有,但仔细一看,美国人的车占大多数,加拿大的少很多,估计加拿大还没特别流行ebay买卖车。我也是尝试这种方式,也不打算太前卫,给自己定的原则是在ebay上看附近的车吧,看好问好后可以去实地看和试车。我对ebay本来就用的不熟练,原来只在ebay上买过一次东西,而且才10多块的东西,所以我决定先学习一下bid的技巧,首先我把一些有兴趣的车放到watch list里面,这里面很多是美国人的车,离多伦多远了去,我就是看看最后这车的成交价,比较一下我自己的估计,看我看得准不准。试了几天,发现对我熟悉的车型,我估计得还是很准的,几百块左右的区别,如果车主的Reserve放得太高,往往成交不了。我还发现有些车主可能在搞鬼,比方说,我观察了一辆车,最后是一个还过得去的价格成交了的,等过了几天,又拿出来卖,相同的图片,连VIN都一样。究竟是买车的最后反悔了没成交,还是车主自卖自拍,把自己给拍进去了,我就不得而知了。我也继续用其它途径找车,还是没合适的,ebay上由于把自己划到周边的选车原则,真正的选择也不多。从开始看车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就在我失望情绪开始抬头时,我的运气就出现了。那是在ebay上的一辆车,我当时常搜几种车,其中一种就是Impala,首先它的保险最便宜,其次这车在很多地方当警车(当然那是警车单独一个Package和一般的Impala有区别)和Taxi用,但我看反映,这车还是很成熟的车款,零件也相对日本车便宜一些,网上暴料最大的问题就是Intake Manifold Gasket 容易坏,但这主要是针对基本款的,基本款使用3.4L的发动机,而LS款使用3.8L的发动机,相对这个问题出得少一点,除了原来有些人介绍的网站,我还发现个不错的网站(www.carcomplaints.com),你看看每款车的抱怨最多的问题通常就是它在设计或生产环节造成日后容易坏的地方。这款3.8L的发动机,其实属于GM 3800 Series II发动机,该发动机在95-97年Ward10 best engines(http://en.wikipedia.org/wiki/Ward%27s_10_Best_Engines)里面,而LS款用的是其中的L36子型号(采用自然进气),还有一款的Impala SS,采用L67的子型号(增压进气方式),用了这段时间,是款不错的发动机,高速上的优势很明显,除了加速有力,而且高速就这个size的车而言,很省油了。我有一天在ebay搜到一辆02年的Impala LS,里程数有点高,13万多了(这是我考虑的问题之一),不过照片很全,车主把关键地方都拍了照片,拍的也很清楚,这样这车的车况至少从大面上,不会出现我上次去看那辆锈Taurus的情况。地点有点远,和上次LP飞车的地点很近。我正好凑了几辆车打算周末租车去看,于是和车主电话聊了一下,(他给的卖车原因是公司配车,去看那天确实看到他的新Mazda)约好周六去看。周六一早就出发了,开了大约1个多小时才到,很偏僻的地方,车主是个本地人,年纪比我小几岁,UT学机械毕业的,既然是学相同专业的,多聊了一下,他在本地一家机器设备公司工作,常常开车在安省内部转,所以这车开得还是比较多的,这个人很懂车,他家有个很大的车棚,里面有升降机,他先给我介绍了一下这个车的情况,然后问我是先看车还是先试车,我说先看吧,于是他带走了一遍车的各个地方,hood下面,然后把车开到升降机上,车被抬起,这下下面什么情况就一目了然了,以我的经验,这车确实防锈做得不错,而且是很专业的人做的,只有发动机底盘四周有点很轻的油迹,我问这是怎么回事情,他说估计是垫圈老化了,打开换要卸不少东西,所以没有动它。我现在还是坚持每次换油时等他们升起来后去检查一下那里,两年过去了,那里基本没有恶化。看车后,我又去试开了一下,不过外面最高的地方也就80km,我没什么异常感觉,只是感觉这车加速真快,我原来的Taurus是3.0L的OHV发动机(非24V),和这车比加速吃力一些,这车感觉,一脚下去,不知不觉就发现速度高了要超速,这3.8的发动机确实不是吹的,加速很快。车的配置还是不错的,皮座、不过没天窗没spoiler。总体感觉,车的保养还是不错的,这人既然懂车,该做的他当然都会按时做。我并没有和他谈价格的问题,因为是ebay上bid啊。不过我当时也有些考虑,一个是发动机底盘的油迹,一个是里程数比我想要的高了点,另外刹车相比而言有点松,也许该换煞车片和rotor了。所以,我当时也没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出来,又去看了几家,也没有什么满意的,又去dealer那边试了试车玩就回去了。回家后我就再没给车主联系,不过我找人帮查了一下Carfax,记录还算过得去,他应该是第二个车主,第一个车主在oshwa(这车就是oshwa总装的,不知道他当时买有没有Delivery费用?,听说有个怪现象,这这你在oshwa买有delivery费用,在加州买却没有!),第一个车主开的里程数不算高,反正那段时间就是GM dealer正常维护,后来车被一个dealer从oshwa搞到现在这个地方,然后在dealer那里呆了几个月,然后就到他手里了,当时应该不到5万公里,然后他开得比较多,几年开了8万,也映证了他自己在安省常跑的说法。这几天继续看网上的车,还是没有想要的车出现。最后在bid结束那天,我考虑再三,车的情况我看就是这样了,小问题是有一些的,不过呈现在我眼前了,我也大致知道可能的费用,预算出去一千吧,这样我的预算中又少了一千的额度。为了确定历史上确实没有我没发现的大问题,我去mall里面花20块print了它的UVIP,确实比carfax清楚,前车主的名字都在那里了,记录显示,我对carfax结果的分析是正确的,他是二任车主。除去其它网站看类试车的报价,我还是比较喜欢去vmr去比较价格,相对来说,这个地方的价格比较实在(也就是低一点),我发现如果里程数是正常的,比方说一年2万不超过3万公里,那么vmr给出的这车的价格比较准确,反之,要是车的里程偏高或偏低,vmr给出的价格不是很准。而且vmr的价格有wholesale和retail,它们之间还有不少的价格差,从dealer那里,往往价格会比retail再贵1千块,估计这就是dealer卖二手车的利润空间吧。而我在很远那个dealer那里看到的价格会和retail价格接近一些,这也许就是虽然那么远还是有那么多人去看车吧,他家价格比较公道而且车多,所以来的人多,出货量大,所以价格会好一点。如果你能用wholesale买到一辆车,那么我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找到个好的deal,另一种是可能车有隐情,你还没发现。我也是参考了vmr的价格,刨去我预算可能换零部件的1千块,我最后确定了我最大可以bid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已经和vmr上的wholesale价格基本一样了,所以我对最后能否bid到这辆车也不是很有把握,反正顺其自然吧。车主开始initiate的价格和这个价格只有大约1千块的距离,后来有人(也许他自己,you never know )bid了一下,价格升了200,也就是说我大约只有800块的空间可以使用,而且车主的reserve 还not meet。我不打算提前去bid,成为最高的bidder,这样就提前暴露我可能去bid。回想起来真是有点惊心动魄,bid结束的时间是晚上11点左右,那个bidder又出价了,这次他翻出了车主的底牌,是5900块(看来车主是打算6000就卖),我考虑了几个可能的情况,在最后30秒内,把我的底线送了出去,最后bid的记录显示,那个人的底牌是6000多一点点(我就估计他的底线在那里),而我最后以6050拿下了这个bid,时间到!再没给他反应的机会。其实我真正打出去的最高数值是6156.99!这车就是现在去vmr看看价格,wholesale价格还是要接近6000,更不要说retail价格了。这算ebay上我目前为止最大的一宗交易。我觉得车主卖得相对便宜的原因是他的地方比较偏,不好卖,他给我说,他也在路边插上for sale 卖,没多少人来问。



ebay上的事情算是结束了,下面就看看实际怎么过户了。我其实对车的情况还是有些担心的,所以,我给他说让他开车到mississauga来过户,同时做两检,这样我就可以开到我相信的车行做检查,我比较放心。但是车主最后拒绝了,理由是比较忙没时间。这又让我陷入困境,因为这个拒绝我可以理解为还是有问题我没发现(两年过去了,现在看来确实有点小问题,后面谈车的维护费用有说到)。就这样过了一周,这周里,他来email催过我几次问安排过户的问题,我都爱理不理的。最后又是快到周末,很明显我要这个车的话,就应该去过户了,否则车主也可以再次放上ebay去bid了。考虑再三,我决定take这个risk。于是我做了个现在都觉得不应该的决定,找个看车师傅去帮我看看,不过这样也倒是免得我再租车了,只要多给他些钱,他可以带我去。了解到那个地方的MTO周六还开门,我电话给车主说,周六我会找个机械工去帮我看看,要是没问题就过户,让他事前先把车开去做好两检的文件,如果我不要,我可以还给他做两检的钱(做人要厚道)。于是在51上找了个看车的师傅,去帮我看看,还是老一套,也没看出所以然来,给我说这车很不错,从梁上看,没出过事故,防锈做得很专业,等等吧,他倒是有他自己的看车程序,不过我觉得大问题按他的说法,我也能看出来。最后,他自己先走了,我就决定买,车主已经把UVIP打印回来了,我心想我那里还有一份呢。UVIP上的名字其实是他LP,不过surname还是跟他的,我就要求去看看她和她的驾照,对人对证,当面签UVIP,另外还是老技巧,给他说sell价格少写点,和UVIP上的建议价格相当就可以了,这样税就可以少点。和车主去镇里面的MTO,排了几分钟队,都是本地人,很小很老的木房子,和GTA的MTO完全是两回事情。轮到我了,我说可不可以在附近的几个牌牌上选一下个位数之类的。女士说,本来是可以的,但是这箱就这一个牌牌了,用完才能开新箱的,拿上来一看988,哦,那就这样吧。看来老外对8确实没兴趣,否则估计早抢没了。出来就去银行,as I promised,我给他开了bank money order,他很高兴,这对他完全没有风险。结束后,我们再回到他家,他帮我换了牌照,还有一副雪胎装上车,问他是否需要和他的车拍照留念,拍吧!然后就上路回家!哦,对了,还有个问题,保险。我是周六去买车的,周六大多保险公司都不营业,只有紧急电话,所以我周五就打电话给那家保险公司,要求做我的保险,说好这是个临时保险,拿到保险号,如果没有成交,我可以在一周内打电话要求取消,不收钱,这样在周六前就把保险搞定了。



后续。车到现在我开了大约2万公里快两年了,有一些开支,不过由于我之前考虑到了,也还过得去。我当时走前,把什么油啊,火花塞啦,煞车啦,什么时候换的,用的是什么料都问了个遍。transmission油他换过不久,到现在也没换过。我预计买后几个月换刹车,一直拖到一年后,前rotor瓢了,看了rockauto的价格确实比加拿大便宜不少,但是这沉颠颠的东西,加上运费用就没有多少意思了,于是找到part source coupon,去part source买东西,找车行换了前后刹车片和前面的rotors。电池我当时看也觉得悬,不过一直用到几个月前,死在mall的停车场,去costco买它家的kirkland电池,那电池AMPS800,据说挺不错,价格也不贵,70多。另外有个小飞轮,原车主换过,可能他自己当时没原来尺寸的,找了个稍微大一点的,后来有点偏心了,车行换油的时候发现了,换这一套东西加支架和belt花了几百块。还有一次一个driver side power window的开关坏了,rockauto定了回来,自己换上,花了30块左右。另外,原来带来的韩国人hankook的四季胎,去年冬天下大雪发现在我们家外面的坡上,那么小的坡居然打滑怕不上去,想想安全很重要啊,看着带来的good year的雪胎太旧,纹路少了不少,换新的吧,急着换,去crash tire(CT),本来打算去换Good Year Nordic,结果给我说没我车的size。只好换了General Altimax Arctic(现在是Continental下面的牌子了,这胎德国造),加钢rim和人工,收了接近1000块。当时对胎还不太懂,冒打冒撞,现在发现这胎在Studdable的winter tire里面还算很好的了,使用效果确实不错,去年几场大雪,轻松度过,有时自动报警都报了tire打滑,但是实际上车还是一样没问题通过。当时以为那套hankook四季胎就可以过冬天了,因为之前的taurus wagon就是Continental一套四季胎过冬的,没想到有这么差的四季胎,还是对胎的了解不够造成的,否则预先安排,去tirerack定胎回来会便宜不少。大约就这些吧,其它对这个车还是挺满意的,保险嘛,三保大约170不到,有一次给保险公司打电话问去美国租车的保险问题,他顺便问我有没有安装雪胎,答曰装了,就给我少了一个月10快左右。



最后把那个我去过的dealer的网地址放在这里,大家想去的可以去看看,主要是美国车,也有日本车和德国车,他们叫import cars。你可以先去网上看看他的车,也可以打电话去问他们VIN,再过去看。地点在Hamilton往南,我通常是走QEW换接403再转6号公路去,中间要经过Hamilton机场。也可以从QEW往瀑布走,中间插下去。对了,当年他们的原则是不讲价的,行你就买,不行你继续看。所以这也简单了,看车,试车,价格合适,你就和他们谈谈finance和定了后交到你手里前会做什么维护之类的就可以了。http://haldimandmotors.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